
走进兴核智控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拿着扳手来回敲打刚从流水线上搬运下来的阀门精密构件,逐一检测细节部位,确保这些阀门品质的优良可靠。眼前这批超低温阀门构件曾是长期被日韩封锁的技术产品,如今不仅实现国产化替代,在性能上更是实现超越。
“今年我们企业接到大型企业一个订单,之前他们超低温阀门构件基本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一年大概有两三亿件左右。目前是先计划给我们10%的量去替代这批构件,有个转换的过程,并逐步将10%的量往95%以上的量方向靠拢,最终取代国外进口。”浙江兴核智控董事长夏礼达说道,生产超低温阀门构件虽是块“硬骨头”,但他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同样能做到,将不断以自主创新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自立门户,孕育技术迭代的时机;产学融合,厚植创新突围的土壤。在青创大厦北科大青田新材料研究院,科研团队正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特种钢材的微观结构。专家们将通过它们的微观图像推测具体性能,从而选择更为优质的阀门原材料,让“实验室成果”成功赋能阀门全链条生产。

“我们学校的技术成果多数源于实验室成果,但还不是产业化的技术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打通一个重要的环节,最终建成中试基地。”北科大青田新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俊友说道,如何将高效的实验室成果通过中试基地的孵化,变成产业技术成果,这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如今,在北科大青田新材料研究院的推动下,不仅搭建起实验室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的桥梁,更以实际行动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为青田智控阀门产业链企业负责人及科研人员开设首期金属材料理论培训班,系统开发涵盖不锈钢材料基础、腐蚀原理、性能测试技术、表面处理工艺、材料选型应用等五大模块的定制化培训体系。此外,研究院还成功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入选,并公示了首批聚焦阀门材料关键技术攻关的自研科技项目,让实验室里的创新火花逐步转化为阀门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我县智控阀门拥有规上企业77家,我们以‘科技企业+创新平台+高校院所’为依托,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持续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像北科大青田新材料研究院这样的创新载体,已经帮助多家阀门企业解决材料研发、工艺优化等实际难题。”青田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季祥翔表示,下一步,县科技局还将进一步发挥浙江理工大学青田研究院的作用,积极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的创新蝶变。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青田阀门企业正以技术自立打破垄断困局。未来,我县将继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构建覆盖关键技术攻关、中试转化、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生态,让更多实验室的“星火”燃成产业升级的“燎原之势”,在高端智造的新征程中书写青田阀门的中国标准。
拼阀网编辑:梅子
浙江天予科技有限公司(拼阀网)
地址:温州市龙湾区万达广场1号写字楼1223-1224室
电话:0577-8988115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